在中国人的传统饮食文化中,早餐是非常重要且丰富的。但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,匆忙的早晨,大家的早餐时间逐渐压缩,甚至不吃也的现象也不少见。
近日,发表在《自然通讯》上的一项研究显示,不吃早饭和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有关,而越晚吃早饭,心血管疾病风险也越高。
这项研究中,科学家们使用了来自NutriNet-Santé队列中103,389名参与者的数据(其中79%是女性,平均年龄为42岁)来研究食物摄入模式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联。为了降低可能的偏倚风险,研究人员考虑了大量的混杂因素,特别是社会人口学因素(年龄、性别、家庭状况等)、饮食营养质量、生活方式和睡眠周期。
结果显示,当天晚些时候吃第一顿饭(包括不吃早餐)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有关,吃饭时间每延后一小时,则心血管风险增加 6%。比如,早上9点第一次进食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比早上8点进食的人高6%。
研究还发现,与晚上8点之前进食相比,晚上9点后进食与更高的中风等脑血管疾病(增加28%)有关,尤其是在女性中。最后,较长的夜间禁食时间(前一天晚餐和第二天早餐之间相隔时间)与更低的脑血管疾病风险有关。
这些发现突出了进餐时间在预防心血管疾病方面的潜在作用。研究人员认为,养成早点吃早饭和晚饭的习惯,并延长夜间禁食时间,可能更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。
《中国居民早餐行为白皮书》显示,只有44.8%的人早餐食物种类能达到3类及以上。对于早餐食物的选择,58.2%的人首先考虑快捷方便,超半数人表示没时间吃早餐。
不吃早饭不仅容易引发胃肠道疾病,还会引起血脂血糖的紊乱。
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学者的一项研究发现,不吃早餐(每周吃早餐不到4次)会增加血脂异常风险,而早餐次数越多,甘油三酯升高风险降低。
此外,多项研究也证实,长期不吃早饭,可引起机体血糖水平紊乱,增加糖尿病的发病风险,尤其是2型糖尿病的发生。
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张倩曾强调,早餐应包含谷薯类、蔬菜水果类、肉蛋类、奶豆坚果类这4类中的3类及以上。
从营养价值来说,一份健康的早餐可以满足以下几点建议:
1. 高质量的蛋白质:早餐时应该摄入高质量的蛋白质,例如鸡蛋、牛奶、豆类等,以帮助维持肌肉和骨骼健康。
2. 选择复合碳水化合物:复合碳水化合物能够提供持久的能量,例如全麦面包、燕麦片、水果等。
3. 摄入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:摄入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,例如新鲜水果、蔬菜、全麦面包等,以帮助维持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健康。
4. 避免高糖、高盐和高脂肪的食物:对于重体力活动的人群来说,能量稍高的油饼、油条、炸米糕等可以提供全天足够的能量,但不建议天天吃。对于日常上班族等轻体力活动人群来说,应该尽量避免食用这类高油高盐或者高糖的食物。
同时,早餐应该多样化,并且符合个人的营养需求和口味偏好。
“要想身体好,早餐要吃饱。”重视早餐的营养和健康对于提高国民健康非常重要。在快节奏的生活中,我们更应该关注自己的饮食习惯,从早餐开始,为新的一天注入活力和能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