研究显示,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、恶性肿瘤以及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重大疾病的死亡率,从而提高中国成年人的期望寿命。
与传统生活方式相关的危险因素,包括吸烟、过度饮酒、缺乏身体活动、不良饮食习惯和肥胖等,都已被证实与死亡风险存在关联,特别是慢性病导致的死亡。基于传统流行病学生存分析得到的反映危险因素与疾病/死亡风险关联的相对危险度(Relative Risk,RR)指标通常不易被非专业人士理解。相比之下,期望寿命这一概念更为直观,可以定量衡量人群综合死亡水平,是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卫生服务水平的指标。
研究关注的健康生活方式分为5组:
1.不吸烟/非因病戒烟;
2.不过量饮酒:
男性每日饮酒量<30g纯酒精,女性<15g纯酒精;
3.健康的饮食习惯:
每日摄入新鲜蔬菜和水果,每周1-6天摄入红肉及制品,每周≥4天摄入豆制品,以及每周至少一天摄入水产品;满足前述4-5条视为具有健康的饮食习惯;
4.积极的身体活动:
总身体活动水平排位在同年龄组、同性别人群的前50%;
5.健康的体重和体型:
体重指数(Body-Mass Index,BMI)介于18.5-27.9kg/m²之间,且男性腰围<90cm、女性腰围<85cm。
研究结果表明
在中国人群中,与具备0-1项低风险生活方式者相比,同时具备上述5项健康生活方式者的男、女性人群30岁时的期望寿命分别长8.8和8.1岁。
研究同时还发现
即使不同特征人群的期望寿命存在差异,但随着健康生活方式的增多,期望寿命均逐渐延长。
研究证实,普及健康的生活方式可能成为提高中国人群期望寿命的重要驱动力,落实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应成为实施《“健康中国2030”规划纲要》的重要工作内容。
来源:中国疾控动态